悬壶济世60载 一生心血为病人
时间:2012-06-16 11:13:07
点击:0次
今年,他95岁了。
在95年春秋岁月里,他经受火与血的洗礼,把青春奉献给了医疗卫生事业。在贫困与科技落后的解放初期,他不负党的重托,创建了一座现代化医院,培育了一代医疗人才,他当之无愧是淮南市医疗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他就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医学专家,共产党员王积惇。
悬壶济世60载 一生心血为病人
——访从事医疗卫生事业60年的共产党员王积惇
淮南日报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陈耀光 檀朝兵
六月的淮南煤城,阳光灿烂,五彩绽放。
一个周日的下午,记者来到绿林青山脚下的一幢三层楼,访问了前资深矿工医院院长、外科专家王积惇先生。王积惇老先生精神矍铄,热情地招呼大家。谈起烽火岁月,王老滔滔不绝,思维敏捷,对过去的事记忆犹新,向记者展示了一幅建党90年来的精彩画卷。
少年立志生而为民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年,王积惇时年四岁。母亲在他出生不久去世了。此后,漫长的青少年的岁月,就完全靠父亲王龙亭将其抚养成人。王龙亭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发动江淮起义,成为淮上军总司令,北伐成功后,父亲退出官场,回家乡帮农民兴农,为地方作公益事业。父亲一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王积惇一生。
在那动乱的年代,他刻苦奋进,努力学习,考入贵阳医学院。这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九所国立医学院之一。
1944年王积惇从贵阳医学院毕业,开始了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一生。
毕业后,王积惇立即加入抗日的行列,应征到贵阳图云关路军医院当军医,后又被该医院派到美军第37野战医院。抗战胜利后,他到南京中央医院(当时称为皇家医院)当一名外科医生。在这些专家云集的医院里,王积惇接触到当时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严谨的医疗作风和严格管理训练,为他日后开创医疗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947年,中国正值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刻。王积惇怀着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与牵挂,想起父亲返乡的经,决心继承父志,毅然放弃了南京中央医院优厚的待遇,回到故乡淮南,在唯一的一所路矿公司医院工作。
1949年淮南解放,解放军接管了这所医院。当时华东军管会命令王积惇代理医院院长。1951年矿区党委正式任命为院长。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一片冰心为病人,全身心的投入到淮南医疗卫生事业上来。
创建一座现代化医院
当时的现状是:路矿公司医院,规模很小,只有一个四合院,设施简陋,30张病床,无注射室,没什么设备,仅有一台日本人留下的旧X光机,人才奇缺,只有11名医护人员。
王积惇怀着对煤矿工人缺医少药的深深忧虑。向当时淮南矿区党委副书记、矿务局局长。吴伯文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方案;选址,创建一所新医院,扩充设备、招募人才,让所有矿工受益。吴伯文当场表态,大力支持。
1951年8月一座建筑面积7500多平方米、共有250张病床的新医院基本完工,定名为“淮南矿工医院”(即现在淮南东方肿瘤医院),矿务局批文拨款400万元购置了医疗设备。时任矿委书记张凯帆说,一年建了这样一所新医院,在安徽还是一个奇迹。
医院建成后,王积惇立马着手解决人才缺乏这个最大的问题。把招募人才放在首位,到各大城市去,招聘一批专家级领军人物,以组建强势科室,整个医院显示出较高的医疗水平,求医病人大增,医疗覆盖面扩大。1951年底,矿区十一万多职工和家属,淮南市三万人,还有附近的区和县的农民都纳入了新医院的服务范围。
培养一代新型医疗人才
王积惇认为医院要培养出自己的专家队伍,才能提高治病救人医疗水平。
首先,他把医院各科室的主要骨干医生分期分批派出去到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知名医院进修,学习新技术新科目、开辟特色医疗新领域。其次,王积惇始终坚持在医疗临床实践第一线培养医疗人才,利用日常医疗工作进行时,通过亲自传帮带,在手术中、查房中、结合病例实际,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王积惇查房时查的慢,问得仔细、查看病情认真,每次都有许多医生跟着看听。一次,他发现一位胰腺炎病人体温忽高忽低,他给病人作了体检,把值班医生、护士找到一起,提出一个问题:“抗菌素治疗炎症,为什么没有效果?”没有人准确回答。他根据几十年临床经验指出,这个病人的症状说明,胰腺炎已经发展到胰腺脓肿。按照他的诊断,立即给病人作了手术,果然排出了二百毫升、黄色、臭味、厚稠的脓液,并建议外科医护人员讨论这个病例,大家认识到过去没经验,对胰腺脓肿就是诊断不出来。
施仁术为病人一生幸福
王积惇要求医生遵循“医乃仁术、以德为本”的古训,他在院长办公桌上写下了他的座佑铭:“正直善良、勤奋学习、好好工作”。
上门找王积惇看病的人,大多是危重病人。一个叫洪芳英的女病人患了头痛病,行动不便,王积惇亲自来到患者家中,经检查,患者的右头顶约2.5公分见方的骨头有蜂窝状破坏,基本诊断为头颅顶骨肉瘤,病情比较严重。他坦承地说:“这样的手术我没做过,在天津进修过也只是看别人做的。”建议洪芳英立即去上海手术。但王积惇看到一家人困难情形,决定亲自给她手术治疗。手术各项准备都很充分,直到最后一个问题:将坏死的一块头顶骨切除后,缺口拿什么补?王积惇想到,让牙科技术员采用有机玻璃制作头顶骨,填补了颅骨缺口。
由王积惇主刀的首例颅骨手术非常成功。随后,洪芳英到上海肿瘤医院检查时,肿瘤专家张教授惊讶地问小洪:“怎么,你们淮南也能做这样的手术?你这手术做的可真好!”就在这个肿瘤医院里,洪芳英遇到一位跟她患同样脑瘤的女病人,就很不幸,据她讲在作手术时碰到视神经,酿成了术后失明。
从走进这所医院,王积惇几十年不离医生岗位,当院长一样给病人看病,查房。当了淮南市副市长及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市科协主席、市医学会理事长、省政协常委等职位后也不离开岗位,即使他离休了,还是没有中断查房。然而在他离休后坚持查房会诊中,医院给他发了“补助费,”他非常生气,严肃批评:“我是为了病人健康,除了退休金,多一分钱我都不要!” 这样,他坚持了10多年。1998年一天,王积惇老院长在一次日常查房中累倒了,十分危险,后经抢救,恢复了健康。虽然之后不能在医院里履行医生职责,但他在家里也随时接待病人,给人看病。一次山南几个老农民到家里看病,王积惇还留他们在家里吃午饭。他不愿意让自己的技术和时间“闲置”,时刻都惦记着他的病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誓言——就是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庄严写下的:要用余生有限时间的一分一秒,为病人服务、为矿工服务、为四化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