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毒可导致癌症
在某些情况下,人类细胞的融合是一种正常的过程,可导致肌肉和骨的形成。病毒感染也可导致细胞融合,但被病毒融合的细胞被广泛认为对人体无害,因为他们一般会自然死亡而并不造成任何不良后果。据最新的一项研究,因病毒引起的细胞融合可能在人类癌症发生中起促进作用。这项研究还对在人类基因疗法中用融合病毒作为载体或应用在其他临床过程中提出了顾虑,因为研究认为这些病毒可能导致癌症。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异常会导致肿瘤的形成这一概念已经出现了超过100年。这些异常—共同被称为“非整倍性”—以两种主要方式出现:细胞的异常分裂的结果或细胞融合的结果。无论以前述的何种机制,形成的非整倍体细胞不再具有正常的基因组成并常很快死亡。但研究者发现,肿瘤细胞经常是非整倍体的,并且活性很强。非整倍体状态是癌症性细胞状态的原因还是结果是现今争论的焦点。 在最近的研究中,来自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Yuri Lazebnik博士和同事偶然发现,应用Mason-Pfizer猴病毒(MPMV)对正常培养的人类细胞进行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细胞无法增殖。然而,研究发现如果进行融合两者的一方携带某种“倾向性”变异的基因(在癌基因E1A或Myc或抑癌基因p53上),那么这种融合的细胞增殖性和很强,并且有致癌性。 这种增殖性杂交细胞是否是由病毒在人体内形成,它们是否可以致癌和哪些人类融合病毒可能导致癌症,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解决。 除了提出常见病毒可能通过融合细胞导致癌症,研究者还提出在基因疗法中应用融合病毒作为载体或应用在其他临床操作中应该进行详尽的评价。